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校友动态Alumni Update

一件夹克穿44年,88岁天大厦门校友捐资200万助学

发布日期:2024-12-12

12月4日,厦门市慈善总会收到天津大学1954级化工机械校友、88岁老人吴联芳的200万元捐款。吴联芳校友表示,这200万元是他个人积蓄,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更多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实现梦想。

undefined


媒体报道此事后,吴联芳校友的善举,在天大校友中引起热议。12月8日,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魏明会长、郑俊慧、周金峰、黄明娜、崔德振、陈泽斌一行专程探望老学长,聆听老校友故事,并向他汇报校友会工作。

undefined

1954年,吴联芳校友以优异成绩,被心仪的第一志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可惜当年华东闹水灾导致火车停运,求学路远的吴联芳校友经历了一路周折,晚了一个多月才赶到学校,彼时精密仪器系满员,因而吴联芳校友选择进入化工机械系就读。
1958年,吴联芳校友毕业分配至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相关部门,前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郊的五〇四工厂,这是我国第一座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当时大家满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纯度浓缩铀的研制工作中。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顾平,而他们领证的日期,正好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前一天。
1980年,吴联芳校友因家庭原因申请调回厦门,调入科技情报所(现信息研究院)工作。在这里,吴联芳校友将多年积累的工业经验应用到科技情报研究中,并参与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大决策。
吴联芳校友作为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在访谈中深情回忆了自己从小在鼓浪屿生活的点滴,并对厦门城市建设的变化感慨良多。吴联芳校友提到自己小时候住在英华中学(现厦门第二中学),在鼓浪屿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成长。自1980年回到厦门,四十多年来,他见证了厦门从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历程,而这样的发展历程,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秘书长周金峰向吴联芳校友汇报了厦门校友会相关工作,以及母校对厦门校友的关怀和支持。吴联芳校友为有这么一群热心的天大校友表示骄傲,也为大家做了这么多“天大的事”而高兴。吴联芳校友说,新春敬老团拜、双迎新和中秋等主题活动和全年度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校友会真心、用心服务校友,现在的校友们太幸福了。
吴联芳校友感谢魏明会长带领的校友会团队多年来的无私付出,盛赞校友会的各类文创纪念品。而对于他自己做出的捐赠,他却笑着摆摆手,说这没什么。
对于这笔个人积蓄,吴联芳校友说自己也想过平分给亲戚,但亲戚多,且经济条件都不错,分到每家手上的钱也不多,所以最后决定捐出去,让这些钱发挥更大作用。谈及捐款原因,吴联芳校友表示,自己上天津大学一切费用国家全包,还有补贴,感念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想把一生积蓄无偿献给教育事业,资助困难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吴联芳校友在捐赠仪式上身穿的夹克,是他1980年买的,之所以穿了44年,也是因为“还能穿,穿习惯了,不想换。”
最后,吴联芳校友笑着用一首打油诗回顾自己的青春:
心思精密赴北洋
一场大水泡了汤
跃进来到大西北
浓缩事业有流芳
怀梦北上求学,青春报效祖国,一生勤俭节约,晚年捐资助学。吴联芳校友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这一“天大品格”,引起了广大校友们的共鸣。正如一位厦门新生家长向校友会的建议:“要把这一束光传承下去”。每一位天大人,要立天大志,做天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资料:厦门日报—《一件夹克穿了44年,这位88岁厦门老人捐出200万元积蓄!背后是……》


新闻中心